HR必知的招聘四大误区及规避方法
在HR工作的六个模块里,为什么招聘成为了HR最为头痛的一件事?
实际上,能否招到人其只是表象上的结果,更本质的问题是HR对招聘工作存在着一些误区,继而影响了正常的招聘工作,今天我们就把HR对招聘认识中最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探讨,并把小编的一些对策分享给大家。
误区一:过多地依赖于第一印象
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于第一印象,会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。在很多的招聘者眼中,那些充满着自信、谈吐大方、校出名门和相貌俊朗帅气的人,能够给予招聘者深刻的好印象,并通过第一印象进而推演出此人一定很聪明、能干,是个品学兼优的良才,具有培养和重用的潜质;而对那些谈吐木纳、非名校出身、相貌欠佳且没有其他专长的人,则容易产生不好的印象,进而推断出缺乏能力、素质不高、难以培养成才的定论。
对策:很显然,从第一印象看人带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。而事实上,后一种人中很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办事具有亲和力、为人诚挚、处事认真、刻苦踏实的人,是个很好的人才;而前一种人中,反而有可能存在着爱做表面文章、夸夸其谈、眼高手低、处事斤斤计较,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。HR在进行招聘时,应运用更为客观科学的方法,避免过多依赖第一印象。
误区二:简单的学而优则“是”
在一些管理者眼中,高学历常常可以简单地等于高能力,名校简单地等同于名牌,于是在选人、用人、升迁等问题上常自觉不自觉地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员工。无论是否适用,追求高学历,追求名校,已成为很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最简单、省事的一种想法和做法。
对策:很多企业对于岗位的学历要求并不十分合理,学历甚至是硬性要求,学历达不到水平其他都免谈。各种岗位对于学历要求应该做适当的匹配。如招聘前台文员,是否有必要一定是大专、本科以上学历?前台文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,能力匹配度更加重要,学历高低反而不是决定因素。
误区三:测试工具可以对人进行准确分析判断
在这里我们不指责这些工具有多么的狭窄,就算工具完全准确,那么使用工具的这些HR是否真正领会工具的初衷呢?一个测试工具仅代表一种心理学分析模式,要理解它,小编觉得有点悬,退一步讲,即便我们理解它了,那么应聘者为什么不能避开和应对呢?你要知道,这些人可都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非常强的人,所以,不要太相信那些测试工具和测试软件。
对策:对拟聘人员进行实操验证,这一点比什么工具都管用,他说他能耐大的不得了,上去试试不就知道了吗?对于一些管理岗位,只需要把公司的一些案例拿来,让他做决策,对于一些技术人,我们可以提前与现有的技术人员配合好,到现场去,搞个突然袭击,有没有水平,一下子就知道了。
误区四:选用人才“单一化”和“关系化”
许多企业的用人制度一向以“德才兼备”和“德、能、勤、绩”为标准,但在实施过程中,选用的人才经常会出现如贪污腐败、工作能力低下等问题。原因何在呢?可以说,不是“德才兼备”的标准不合理,而是企业的考察机制与考察方法出了问题,即员工甄选方法的“单一化”和“关系化”。
对策:西方企业多数采取360度考核法,即上级主管、同事、下属和顾客等从多角度、全方位来考察员工。同时,员工通过评论知晓各方面的意见,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。唐太宗的谋臣魏征提出了六观法:“贵则观其所举,富则观其所养,居则观其所好,习则观其所言,穷则观其所不受,贱则观其所不为”,就是一种多角度的观察方法,它强调在人们地位、处境变化中,从观察人的举止、言谈、兴趣、修养和追求等方面,动态化地对人进行考察,这些方法,至今有许多借鉴价值。
关于HR招聘的误区还有很多,招聘渠道选择不当,没有建立合理、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等等,欢迎大家提出来一起探讨,解决。